
□本報記者 陶成錄 攝影報道
你見過附在拉面餐具之上的河湟彩陶嗎?
“將彩陶紋樣繪制于拉面餐具之上,塑造拉面小人IP形象,將餐具、禮盒賦予獨特的吸引力與生命力。”這是青海大學師永倉團隊的設計作品“青拉陶韻”餐具文創產品的設計理念。他們將“喇家遺址F20房址內出土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面條實物”這一考古成果和河湟彩陶文化結合,通過互相彌補、互相襯托,從而達到提升青海拉面經濟知名度、弘揚文化底蘊、創新發展的目的,打造網紅文創IP形象。
師永倉是青海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大四學生,得知首屆全國拉面大賽將在海東舉辦,他就和他的同學周昊韋、王容若在指導老師李鳴的指導下設計了一份概念性文創產品,為青海拉面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身為一名青海人,拉面是從小就深深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拉面是每天必不可缺的主食。”師永倉告訴記者。
作為一名青??脊攀返?ldquo;發燒友”,在青海省博物館的一次學術講座中,師永倉聆聽了青海師范大學侯光良教授所作的《河湟彩陶韻千年》的報告后,讓他對青海河湟彩陶文化有了全新的認知?;氐綄W校后,他就和同學們一起去吃拉面。拉面端上桌后,看著桌上的碗,讓師永倉聯想到了講座中出現的河湟彩陶。
“對啊,我們青海的喇家遺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實物面條,而且古人用彩陶碗吃面,那為什么不能將彩陶元素運用到我們青海拉面的碗上呢?這不就是一種文旅創新嘛。”吃完飯回到宿舍后,師永倉趕快查找了相關資料。
青海拉面作為一個產業,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貢獻了巨大力量。想到這里,師永倉還突然想起他在參加青海省首屆文旅IP創意策劃設計大賽時聆聽的有關文旅IP的講座。“對啊,我可以設計一個關于我們青海拉面經濟的文旅IP。”之后,師永倉和兩個同學一起開始了青海拉面文創產品的設計之路。
師永倉團隊通過市場分析后發現,目前青海拉面店鋪的餐具主要以青花瓷系列餐具為主,大多印制店鋪logo或采用純色塑料餐具,樣式較為單一,缺乏文化加持,顧客體驗感不高。
師永倉團隊通過搜集整理文化元素,將河湟地區出土的彩陶紋樣和彩陶樣式運用于拉面餐具的設計中,將河湟彩陶文化融入青海拉面經濟中。同時,通過塑造拉面小人IP形象,打造餐具禮盒,賦予了其獨特的吸引力與生命力。
師永倉介紹,作品由食用全套餐具和餐具禮盒兩個部分組成。餐具碗設計整體為土褐色,寓意耕織于大地,吃的是拉面,品的是大地的味道,且與彩陶同色,寓意歷史悠久;餐具筷子創意來源于喇家出土骨制品,加以彩陶紋樣的裝飾,以青海特色木材制作,賦予其靈魂。
餐具禮盒整體設計為青色,繪有水波紋,主題鮮明,內容簡約,意為“青”“海”;內含碗、筷、杯、勺等餐具。同時,為青海拉面經濟設計打造了“喇妹”IP形象,“喇”表明青海拉面源自喇家遺址,諧音拉,即拉面。“妹”是筷子上附著小人形似“女”字,賦予其人性化。
“我們設計的‘青拉陶韻’餐具與目前青海拉面店鋪所使用的餐具相比較,花紋更加多樣,色彩更加復古,擁有更深刻的文化內涵,更具有美感,可有效解決青海拉面餐具樣式單一的問題。”師永倉告訴記者,拉面市場前景廣闊,能夠帶來長久的經濟效益。文創禮盒及IP形象的塑造能夠更好地展現青海拉面的特色,能夠滿足“網紅化”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提升青海文創的影響力與知名度,推動青海文創走向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