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秋高氣爽的美好時節,來自全國各地的212名拉面人共聚拉面之鄉——海東,相約首屆全國拉面技能大賽同臺競技,一起體味一碗拉面背后所蘊含的與時俱進的文化傳承,匠心耕耘的產業創新,海納百川的廣闊胸襟,綿綿悠長的家國情懷。
金城名吃拉面之鄉獻技
走到蘭州牛肉面技藝展示展位前,隴上傳奇蘭州牛肉面代表隊的拉面師傅王應福拿起面團,雙手上下翻飛,面團如水袖飛舞,一拉一扯之間由粗變細;晶瑩剔透的湯汁,滑利爽口的拉面,翡翠似的蒜苗香菜,散發著濃香的牛肉塊,紅紅的辣椒油,一碗碗清白紅綠銀絲面勾起了人們的食欲。
一直以來,拉面產業作為蘭州和海東兩地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給當地人帶來了巨大的收益,而兩地人民也都默契地分頭努力,自成一派,共同做大了拉面產業。
“蘭州牛肉面和青海拉面在歷史、烹飪技巧、特點和文化內涵上都有其獨特之處。品嘗兩地不同的牛肉面,不僅可以享受美食的美味口感,還能感受到濃厚的地方文化氛圍,無論是在蘭州還是青海,對于這種美食的熱愛和追求都是相同的。”王應福說。
“一碗好面,關鍵之處不僅僅在于面條,湯底的熬制更是靈魂。”該代表隊調湯師馬娟芳告訴記者,要想熬制一鍋好湯,需要采用上好的牛骨,輔以慢火熬煮十多個小時,將牛骨的精髓全都融入湯汁中,再經過反復的沉淀過濾,方能得到一鍋色清味濃的好湯。
為了參加此次比賽,隴上傳奇團隊在半月前就開始了賽前準備。這段時間里,他們也走訪了一些省內的拉面店,一起探索相關經驗。“行業內的標準不一樣,因此我們提前著手準備,對拉面的寬度、長度做了一些測試。”隴上傳奇蘭州牛肉面品牌創始人張高滔告訴記者。
作為新派蘭州牛肉面的代表,隴上傳奇蘭州牛肉面代表隊這次派出的是有著十多年拉面從業經驗的王應福,他信心滿滿地表示將在此次比賽中全力以赴,向大家展示蘭州拉面匠的精神風貌。
而對于隴上傳奇蘭州牛肉面品牌創始人張高滔而言,這不僅僅是場比賽,更是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從賽場的布置乃至賽事的接待,我們感受到各級部門對本次大賽精心的準備,這次大賽規模也非常的宏大,看到來自全國31個?。▍^、市)的代表團參賽,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比賽,能夠在技藝上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共同努力做好這一碗面,做好這個產業。”
秦川男兒代表內蒙“征戰”
“對于這次比賽得獎我很有信心,尤其是我們的湯,我們的湯料配方獨特,口感相比其他隊伍的不一樣。”內蒙古代表隊參賽選手王志強對自己的拉面技藝充滿了信心。
王志強老家在陜西,18歲參軍來到了青海,后來認識了現在的老板李延吉,李延吉是地地道道的青海人。從那時候開始,王志強便跟隨李延吉做起了面館生意。起初,他對于拉面技術一竅不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他對青海拉面的了解,在他26歲時便決定學習拉面技術。
“青海的拉面出名,那時候也為了養家糊口,便決定試一試,沒想到,我真能靠這‘一碗面’養活了全家人。”王志強激動地說道。對于王志強來說,學習拉面技術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剛開始王志強覺得,對于拉面、下面、撈面、舀湯的把握度總是不夠,幾次挫敗之后王志強也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做拉面,但在李延吉的幫助和鼓勵下,他也漸漸重拾了信心,決心學好拉面這一門手藝活。
如今,王志強作為一名外地人,對拉面技術的掌握也已經很嫻熟了,從和面、揉面、拉面,再到煮面,每一道工序,王志強都了如指掌。比賽現場,記者眼看著一個普通的面團在王志強的手中經過反復揉搓、拉抻,回折再拉抻,上下抖動幾次,慢慢由粗變細就成了一根根柔韌綿長、粗細均勻的面條。
經過王志強的一系列操作,晶瑩剔透的湯汁,滑利爽口的拉面,翡翠似的蒜苗香菜,散發著濃香的牛肉,紅紅的辣椒油,一碗碗清白紅綠銀絲面便端上了桌,肉眼可見的色香俱全的拉面,一下就勾起了人們的食欲。
據王志強介紹,在這次全國首屆拉面大賽之前,以王志強為代表的內蒙古代表隊也參加了不少相關比賽,都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用他的話說:“在我們店里,都有一面墻的榮譽證書了。”問起對于此次比賽的期待,王志強也是毫不掩飾,“來這里比賽就是為了更高的榮譽,同時,我也希望能看一看其他拉面人的風采。”
齊魯戰隊有備而來
北方善種小麥,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汲取日曬精華不斷茁壯,磨成精制小麥面粉中的面筋賦予面條筋道的口感。山東是農業大省,小麥種植成方連片,為山東面食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因此,面食在山東有著無法撼動的地位。
在此次拉面大賽上,亓志遠、盛振峰和劉寶振三位來自山東的選手用他們精湛的技藝和嫻熟的手法讓大家見識了“碳水大省”不一樣的風采。
“在此次比賽中,我擔任我們隊伍的領隊,同時負責后勤工作,剩下兩位同伴相互配合完成流程。為了迎接此次比賽,賽前我們加倍訓練,比賽時我們相互鼓勵,就是希望能夠在此次比賽中保持冷靜和自信,展現出我們的優勢和特色,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享受比賽帶給我們的快樂。”亓志遠介紹道。
亓志遠還告訴記者,從地區分布來看,山東的拉面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2900家。以前,山東省的面食主要是以饅頭、煎餅、火燒為主,拉面的加入,增加了本地人面食選擇的多樣性,在漫長且寒冷的冬季里,剛出鍋的拉面也能為食客們帶來一絲絲溫暖。
說起學拉面的經歷,已有20余年拉面經驗的盛振峰向記者說道:“2000年,我們剛接觸餐飲行業時,店里面請了一位青海籍的拉面師傅,他做出來的拉面柔軟筋道,湯汁香氣撲鼻,吃他做的拉面簡直是一種享受。于是我們就虛心請教,向他學習怎樣才能制作出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拉面。同時,我們根據當地的口味,改良了老師教我們制作的拉面,把它做成了一種特色小吃,現如今,拉面也成為我們本地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美食。”
劉寶振表示,這是他第一次來青海參加比賽,這里不僅山清水秀,而且人民熱情好客,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通過此次大賽,我也和很多同行進行了學習交流,學到了很多青海拉面的新創意和新工藝,回去后我將把這些新創意和新工藝融入本地拉面當中,讓青海拉面的味道不僅留在口中,更深入人心。”劉寶振說。
“東方美少女面”掀起黃埔潮
“世界上的人種分為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當然是我們黃皮膚黑頭發的人種最漂亮!”首屆全國拉面技能大賽上,一個身著旗袍的少女模型頭頂黑色秀發,原來少女模型頭頂的秀發竟是用拉面制成的,而這位“少女”的“發型師”是上海市代表隊的參賽選手何啟宏,他向記者展示他個人創新的“東方美少女面”,引得路人連連稱贊。
“是用什么原料做成了黑色的拉面呢?”記者問道。
“是將如今很受年輕人喜愛的‘奧利奧’餅干碾碎,并和進面里烹制而成的。”何啟宏說,當代的年輕消費者對面食的需求量較大,對拉面這種快捷的餐飲消費水平在提高。年輕消費者注重口感和味道,追求新奇和多樣化,對于辣味和酸甜味較為喜愛。
不同于青海的拉面師傅制作拉面時的豪爽灑脫,來自上海的何啟宏小心翼翼,動作溫和輕柔,當真如同在為少女模型“理發”一般,細長勁道的拉面被絲絲斬斷,刀法如同南方的綿綿細雨一樣溫柔。
在一旁指導何啟宏的帶有南方口音的拉面師傅,是何啟宏的老師嚴榮初。嚴榮初是上海錦江飯店前行政主廚,他在北京市人民大會堂擔任過4年主廚。
“我從1987年開始當廚師,到現在已經有36年了。從了解拉面、制作拉面,我的‘拉面生涯’也有18年了。”如今已經63歲的嚴榮初依然容光煥發,對于美食有著自己的執著和理解。他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健康,對于添加劑和高熱量的面食有一定的抵觸情緒,他從業多年,一直堅持自己選擇食材并手工制作,無論如何食客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出自他手的菜品十分受消費者歡迎。
嚴榮初將參賽的拉面端至記者面前,翡翠似的蔥花香菜混合著紅紅的辣椒片,配著濃香的牛肉塊一起點綴著碗中筋道的拉面,做工精致的面勾起人們的食欲,參賽現場的“東方美少女面”讓前來參觀的本地客人迅速排起了長隊,都想體驗一下來自上海的“舌尖美味”。
嚴榮初告訴記者,拉面是中國傳統的面食之一,此次參賽是為了來到拉面的發源地來向真正的拉面人學習技藝,同時體驗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多元化需求的增加,拉面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能夠參加本次首屆全國拉面技能大賽十分榮幸,希望今后每屆都能夠受邀參加比賽,和全國的拉面人進行切磋。
黨的二十大明確將“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將“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作為未來5年我省發展的主要目標。
海東市也將乘著此次大賽的東風,繼續做好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品牌打造提升、拓展市場空間、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群眾收入、創造本地產值的文章,不斷開創拉面產業新局面,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拉面產業規范化、品牌化、特色化必將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