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前346年,馬其頓王國國王腓力二世寫了一封致斯巴達將領的信:“奉勸你們別再拖延,立即歸順,因為一旦我率領大軍踏上你們的土地,就將毀滅你們的農莊,屠戮你們的人民,夷平你們的城市。”腓力二世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自從他上任以來,馬其頓王國軍隊實力大增,開始通過軍事征服來收復和擴展國家的疆域,有時僅憑入侵的威脅就足以使鄰國投降。這是一個厚顏無恥的提議,在三百年間,斯巴達人的戰斗力在古希臘一直名列前茅。
自公元前371年被底比斯打敗后,斯巴達又受到國內奴隸起義的進一步搖撼,可能腓力二世覺得斯巴達人衰弱了,根基不穩了。但是,他這封信首先讓世人記住的卻是斯巴達人給他的回信。斯巴達人的回答很簡單:“打了再說。”這種回信是典型的拉科尼亞式表述,由古希臘的斯巴達城邦首創。其特點是以一種簡短、直率、精練、詼諧的陳述,打擊或拒絕一個更傲慢、更啰嗦的人或觀點。斯巴達人給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回信,充分印證了其寡言少語、沉默樸素的民族特性。
英國作家科林·索爾特認為,自口語演變出其書寫形式以來,信件便在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發揮了關鍵作用并塑造了國家的命運,另一些記錄了重大的事件,而很多只是讓我們了解到生活在過去的時代是怎么回事。雖然電子郵件在現代社會取代了傳統信件,但是他仍然對密封在信封里的信情有獨鐘??屏?middot;索爾特最新出版的《改變世界的信》精選《1429年圣女貞德告訴亨利六世》《上帝站在她一邊》等上百封意義深遠的世界信件。本書堪稱一座信件博物館,一部紙箋上的濃縮世界史。
作者以信件為線索,從古希臘羅馬到當代美國,以編年順序,對三千年西方歷史進行系統梳理。本書收錄的近百封歷史信件,寫信者既有歷史名人,也有此前并不為世人熟知的小人物??偨y、科學家、藝術家、戰士、刺客……寫信人身份迥異,筆下內容廣涉戰爭、科學、探險、文化、情感等多個方面,展現了豐富的人性。信件類型涵蓋私人信、公務信、公開信、檢舉信、絕筆信、獄中書簡和在激戰前夜送出的數則重要簡報等。從簡牘到手寫信,從電報到電子郵件,通信媒介歷經流變,信件記錄了時世變遷,而鮮活生動的個人化描述,則為枯燥的歷史增添細節的血肉,使讀者能輕松貼近每一段歷史,感受個中細節。
作者以輕松通俗的筆法,摘引信件內容,闡明背景,以此串聯起一系列或明或暗的重大歷史時刻,帶領讀者從薄薄信箋間窺見歷史之潮的端倪和轉折處,感受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譬如在《1493年哥倫布向西班牙國王說明他的發現》這封信中,哥倫布描述了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的情況。這封信在全歐洲引起了轟動,直到19世紀,它一直是唯一傳世的以親歷者身份描述1492年至1493年這一歷史事件的文字。
從這些信件中,亦可約略見出作者旨趣,如對自然的熱愛,對公平、正義等社會價值的珍視,對勇氣、理性、創造力和探究精神的敬重,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同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