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即青海湖以北的門源縣,“夏觀油菜花海”已成為青海一大盛事?,F在,又可續加“秋賞青稞美景”。兩樣高原農事見花見果,汗水加雨水的勞動生產,一躍升級為舉世矚目的大地藝術,七月觀罷油菜花,八月再訪青稞地,美哉壯哉,痛快過癮哉!
百萬畝油菜花海連年備受追捧,不多說它?;叵肭囡?,是不是曾被忽略冷落了?此純屬無意。當青稞一展碧翠芒刺時,會聽到驚呼:這就是青稞?好生漂亮!油菜花,心儀久之;青稞,不期而艷遇。如此,還有什么在愈發凸顯?在愈發清晰、愈發高峻、愈發親近?
哦,是祁連山。晨雨初定,天光大開,天山神姿開懷,一個盛情擁抱,一個百年不遇,一個千載難逢。霎時明白,油菜花鋪金,青稞穗疊翠,都是為了祁連山——金色花朵溢漫而下,青色稞麥鋪排而上,縱情的爛漫,隆重的狂歡,都是因了祁連山。
“拜望祁連山,須得來門源”。主脈冷龍嶺,側脈達坂山,南北對峙盡覽。絕佳位置卻在達坂山頂,上蒼無比恩寵,可以坐定放眼平視祁連山,鳥瞰盆地仙境,有一種以渺小向偉大致敬對話的超級感覺。而今,一列動車從西寧僅四十分鐘就直插山前,游人們一出站臺,達坂山迎面頷首致意,可真就是做了一回神仙。
底氣無窮源源支撐,普通莊稼不再普通,炫美炫耀占盡風流。落差有2000多米,盆地海拔3000米上下,恰介乎高寒與濕暖間,極適青稞生長,而別的麥類作物無能問津。它們必以極端方式呈現:一方面品種稀絕,一方面,不長則已,長則鋪天蓋地勢不可擋。因之,于此安身的惟有油菜、青稞,再有也僅見燕麥、洋芋。
幽默者插科打諢:你看左手邊,種的是洋芋;右手邊,種的是一片山藥(青海方言,亦洋芋);那邊呢,種的是土豆;而那邊,種的又是一片馬鈴薯。搞笑的話里話外,即是說品種單一,過來過去就一種;又無意中表達,種植面甚廣甚大,土地資源闊綽富裕得很。
這就是所謂“規模耕種”或“集約耕種”的強勢所在。超大規模耕種油菜早已做到。老虎溝以西至青石嘴,20千米縱深百萬畝油菜花海,登峰造極折服世界。在其東部,“規模耕種”也已達到。此地縱深更長,浩門河流經,土壤仍是滲著青油般的黑亮。農作物面積一塊賽一塊,實難分誰多誰少??吹贸鰜?,土豆、燕麥較少,青稞、油菜較多,而青稞尤顯突出,所占比例感覺有三成還強。經詢問,青稞已接近30萬畝,這個規模數量,著實相當了得。
洋芋還開著花兒,油菜已近干黃,燕麥尚青澀。唯獨青稞全株金黃光澤爍爍,長近一拃的稞芒,如鳳鳥勃展而抖動的冠翎,如武士頭盔飄逸之纓穗,這樣整群整群、大片大片,盡朝一個方向傾斜、低垂。還掛著雨珠的青稞針刺,幾乎透明而纖細輕盈,如金針似玉絲。稞穗垂首,說明籽粒飽滿沉甸,說明稞果芒刺通體的金屬般屬性,誠然服膺了大地的引力。
蒙天地所賜,由北山根到克圖口,北山、西灘、泉口、東川四鄉鎮,倚冷龍嶺南麓,差不多十里相隔一個村莊:米家灣、東山、西沙河、大泉、紅山、花崖、蘑菇掌、尕木龍、卻藏、香卡、克圖,布局依山就勢,屋舍瓦紅墻白,在高處遠近翹望,在低處隱現蟄伏。我想我必須逐一列出這些名字,因為它們每一處都是油畫般迷人的田園景致。再不必說,到了村里,門前花卉姣好;進了每家,庭院里亦花卉姣好。
一大片青稞田邊,一位披戴蓋頭的回族老奶奶在摘青稞穗兒。她手里已有一大把青稞穗兒,身邊青稞簇擁,她慢手慢腳不慌不忙。又一處田里,幾個孩子也在摘青稞穗兒。鉆進了田里的他們左顧右盼,密集的快要完全成熟的青稞,好像令他們無從下手。但他們摘得的無疑是剛好的,他們知道過老或過嫩的都不行,只八九成熟就好?;厝ド爝M灶膛一陣燒燎,雙手一揉,用嘴一吹,碧綠的青稞仁即得。孩兒們吃是解饞嘗鮮,大人吃也是解饞嘗鮮,只多了一層:他們要咀嚼出青稞肉質的飽和程度,心頭開始掐算開鐮收割的時日。
該當慶幸,約300年前,青海人釀得青稞好酒。青稞派上新用場,便轉換了身份,逐漸淡出人們的主食譜系。青稞因酒而生機煥發,酒因青稞而名聲大振。青稞確實奇特,據研究分析,青稞所含葡聚糖、膳食纖維、支鏈淀粉、稀有營養成分及微量元素,遠大于小麥、稻谷和玉米。比如“葡聚糖”一項,是小麥平均含量的50倍。再拿“膳食纖維”來說,青稞的不可溶與可溶性纖維含量,分別是小麥的8倍和6倍。這是什么意思呢?通俗解釋,就是兩種纖維對人體一個助消化,一個助吸收,當然品性愈強功能愈好。
深藏父老鄉親心里的,是青稞的種種吃法。青稞制作的古秘私藏,是需要進一步探究的秘笈。門源人家餐桌上的“保留節目”,青稞面餅、青稞焜鍋饃、青稞搟長面、青稞“鋼絲面”,莫說少見,很多聽都沒聽過,純粹已非普通食物,可當良藥一碗、珍饈一缽。
曾是青海人的救命糧,老一輩多有把“青稞面吃夠了”的體驗(一首本土童謠,存儲了更早的記憶:“吃白面,舍不得;吃黑面,丟人哩!”)。畢竟是“雜糧”上不了臺面,讓其充當主食,實難指望會好過大米、白面??蓢@人這種動物很情緒化,久而久之便失去耐心。人們曾一度不看好青稞,甚至鄙薄輕慢青稞。
找回青稞自信,又開始為之擔憂。并非空穴來風,警覺很古老,一根弦緊繃。風和日麗的日子,青稞猛長;無憂無慮的日子,主人懸心。這是歲月的主題,人們按時前來探訪,人心可貴,人心很美……但見前方,黑色柏油路新拓不久,曲折起伏,給人美感,讓人舒服。顯然是,一條經過仔細勘踏設計的觀景環線才剛出爐,差不多就是專為青稞打造,可隨了我的心愿。青稞、油菜、燕麥、洋芋種得如詩如畫,就是要讓人看到,就是要讓人與之分享。這陣兒路上車輛來往甚少,顯然,人們還尚未知曉。是的,很快就會慕名而來的,不久的將來,秋天觀賞青稞,會成為一種儀式和節日。這就是眼前這條道路給我透露的又一訊息。
青稞種植者,你和青稞有一種共同語言。你告訴青稞,青稞也回答了你。由忐忑不安到狂喜歡樂,青稞養植于泥土,也栽種于人的心。還是那句話,人類至今還不能左右老天,“靠天吃飯”“虎口奪糧”“人定勝天”,依然是嚴峻現實的極端解讀,沒有過時,須當牢記。
青稞旺盛的長勢我已銘記。我們沒有忍心去折一把青稞,沒有。整潔整齊的青稞田,有幸路過見過,已足矣。我們和祁連山一起,和青稞、油菜一起,就這樣走過這個黃金季節。終于知道油菜花為何這般怒放,一個中國油菜基地,一個青海青稞基地,油缸和酒壺,新油和陳釀,溢漫和飄逸,終于明白大家為何偏愛青稞酒,還要燙熱才開喝,且動不動貪杯。
一向被認為平凡單純的物質勞作,正被賦予愈發強烈的精神情感。難道以前沒有留意?終究,這只能是時代時尚的造物。這是一個創新力空前爆發而激情燃燒的時代,它太需要關注,太需要欣賞,太需要表現。生活不能缺少贊美與鼓勵,生命本來就是最美麗的。是這樣,所有一切都在和我們一樣呼吸,一樣生長孕育,也一樣有情有義喜怒哀樂著。有多少事物還需要人們來繼續讀懂,而不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有時,區區書本和密密麻麻的文字還真的不夠用。世界,你需要大張幅、特大張幅的情景提示和標識顯現以及更加立竿見影的記憶鞏固。我看見一個詩興大發的人群,揮舞開莊稼一生的五色稠彩,一場與萬畝花海共享的酣暢歡宴,豈能不為之一醉。
世界上還有多少人未親眼見過青稞?恐怕不少。告訴這金秋收獲的消息,你可以一傳十十傳百……